博世刹车片 轩逸?19款轩逸哪种雨刮好用?

admin 刹车片资讯 2023-06-09 0

19款轩逸哪种雨刮好用?

19款轩逸博世雨刮好用,19款轩逸雨刮尺寸24和16,U型接口,

雨刮器的种类大致有两种,一种是传统间歇式,这是最常见的雨刮器,有三段至四段不等,由驾驶者依照雨势以及视线状况做调整;另一种是雨珠感应式,近年来多使用于中高级车型上。好的雨刮器必须具备耐热、耐寒、耐酸碱、抗腐蚀、能贴合挡风玻璃、减轻马达负担、低噪音、拨水性强、质软不刮伤挡风玻璃等特点,能使视野清晰。

为确保良好的视野,通常雨刷使用了半年到一年就需要更换一次,但也不乏有些质优品牌可以使用更长久,如博世雨刮比利时厂出的神翼无骨系列,车田雨刮日本厂出的有骨系列雨刮等。在做保养汽车雨刷器时可将雨刷拉起来,用手指在清洁后的雨刷橡胶片上摸一摸,检查是否有损坏及雨刮片的弹性怎样。若雨刮片老化、硬化,出现裂纹,则雨刷片就需要及时更换,质量越好的雨刮,可以使用越久。

博世刹车片 轩逸?19款轩逸哪种雨刮好用?

2020新轩逸经典用什么空调滤芯?

品牌Bosch/博世,型号0986AF4296,非活性炭空调滤芯!空气滤清器建议使用原厂的,空调随意。广本的空气滤清器都是油性滤网湿式的,能够有效的吸附空气中的灰尘,而且用脏了可以敲敲,记住千万不能吹,这样会让滤网里面的油吹掉,等用到实在清洁不了,在考虑换个新的。

油车真的没有未来吗?

油车是真的没有未来了。因为豪华燃油汽车天花板品牌的劳斯莱斯,也开始做纯电动车了。旗下首款纯电动车“闪灵”开始路试,还提出2030停止生产燃油车的规划。试问一下,连劳斯莱斯都开始放弃油车,油车怎么可能有未来。回到现实层面,在国家意志面前,油车注定会被抛弃,进入电动时代。

油车没有未来的第一个原因:国家能源安全。

很多人抱怨电动车车价贵,续航不准,充电难,充电慢,二手车不值钱。但是这些槽点,高层听不到吗?肯定是听得到的。听得到,却还给能源车高额补贴,几万几万的给,就是为了发展新能源车。这背后的推手,就是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,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。

在1993年,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只有6%,但是到了2021年,到了72%。也就是说,超过七成的石油依靠进口。我国进口石油,主要靠海运跟管道运输,其中海运是主力。由于世界主要产油国都在中东,如阿拉伯,安哥拉,伊朗等国家。从这些国家运油,都要经过马六甲海峡,再进南海。而中东地区,是美国的势力范围,常年有航母驻守。马六甲海峡,非常容易被切断。南海,美国,澳大利亚,英国等国家时不时跑来搞“航行自由”的把戏。可以说,我国进口石油存在非常大的不稳定性。一旦进入极端情况,石油被禁运,几亿台车都要趴窝。

若是新能源车,充电就能跑。而发电靠的是风能,火能,水力,核能,太阳能。恰好,我国火力发电世界第一,风能发电世界第一,水力发电世界前三,太阳能光伏产业世界第一,核能世界前三。哪怕石油断了,对电能的影响也不大。若是油车为主,一旦石油被禁,麻烦就大了。往小了说,普通人开不起车了。往大了说,整个民生都会受影响。到时油价上涨,物流运费暴涨,生活用品价格也会跟着涨,因为物流成本会平摊在定价里。快递,公交,城际交通,飞机等等也会受影响。

远了不说,就说最近油价暴涨,92#接近十块,就有多少人不开车,少开车了。若是石油被禁,到时油价涨疯了,除了少部分土豪,普通人绝对是开不起车的。若是电车,就算电价涨四倍,从0.58元/度涨到2.32元/度,跑一公里也就五毛钱。若是油价涨四倍,从六块涨到24块,从九块涨到36块,每公里2~2.5元,那很多人就开不起车了。

对于高层来说,3~4亿的私家车,每年要消耗1~1.5吨汽油,在2019年就消耗了1.26亿吨汽油。这会消耗大量的原油,花费大量的外汇去买原油。而且随着经济发展,私家车越来越低,汽油消耗量也会越来越大。我国每年新车销量在2000~2500万之间,到时只能对外采购更多的石油,对外石油依存度更高。

这样一来,就更容易被人卡脖子,拿石油做筹码,逼迫我们在某些地方让步。二战时期的日本,也就是30年代末,日本80%的石油来自美国,10%的石油来自东印度群岛°,只有7%左右的石油可以自给。到最后日本越打越穷,没美元买石油了,再加上美国对日本石油禁运,便铤而走险偷袭珍珠港,想把美国打服,逼迫美国让步。结果,日本变成了美国的占领国。

这种事,在现代也会发生。最近的俄乌战争,美国就把俄罗斯的美元冻结了,俄罗斯有钱都没法用。俄罗斯如果不是石油、天然气丰富,是全世界都需要的硬通货,能大量出口赚钱,俄罗斯早就被经济战打倒了。如果美国把我们的美元也冻结了,没有美元就买不了石油,单单依靠中国的石油储备,能源安全必定受到重大冲击。

为此,必须逐步减少汽油车的数量,减少汽油消耗量,从而减少对外石油依存度,防止国家能源安全被卡脖子。这关系到大局,油车必须被淘汰,被用电的电动车取代。

油车没有未来的第二个原因:碳中和整治,尾气排放是整治重点

所谓的碳中和,指的是团体或个人一定时间内,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由植树造林、节能减排等形式进行抵消,使得最终核算的二氧化碳当量为零,即为实现“碳中和”。

碳中和问题之所以频繁被提起,第一是因为二氧化碳排放过多引起的气候问题不容忽视,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。第二是只有做到碳中和,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机会。若是做不到,整个经济就会陷入停滞甚至倒退,到时我们所有人的工作,生活都会受到影响,生活水平会持续下降。

首先说一说气候问题为什么不容忽视。目前引起全球气候变暖,温室效应增大的主要原因,就是人类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。其中我国对大气中排放了130~150亿吨二氧化碳,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3%左右。每年,全球向大气中排放500~600吨二氧化碳,会造成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加,全球升温。而全球升温,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,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
比如气候变暖导致降水量减少,势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,导致全球粮食减产,到时就有很多人要饿肚子了。比如我国南北方气候二极化加剧,前段时间南方下暴雨,清远,韶关遭遇五十年一遇洪水,城区都被淹了,结果北方地区热的可以户外煎鸡蛋,没有一滴雨。比如高温导致山火增加,烧毁森林,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救火,还会造成直接的森林损失......以上种种,都是全球升温带来的不良连锁反应,是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变化。起初看不出来,但是最后会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。

接着说一说为什么只有达到碳中和,才能有持续发展的机会。由于西方世界比我们发展早几百年,所以现在西方世界有更多的话语权。都知道西方人环保,所以欧洲,美国提出了控制碳排放量,控制气候变化的提案,且被绝大多数国家承认。相关的协议有2005年的【京都协议】,【巴黎气候协议】等等。这些协议的本质,是减少碳排放的同时,通过各种手段,将排放出去的碳回收,实现碳中和,保护环境。

虽然这是短短的一句话,背后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。因为有生产,必然产生二氧化碳,就连人呼吸,都在呼出二氧化碳。为了实现碳中合,少排放,多回收中和是唯一的路径。国家必须进行产业升级,减少密集型,高耗能型企业,大力发展耗能少的高科技产业,减少生产中的二氧化碳。还要将能源形势,从石油,煤炭这种地下能源,切换成太阳能,光能,水能等地上能源。这样,就能减少碳排放。同时,利用科技手段,在生产中实现碳捕捉,碳回收深埋,植树造林吸收二氧化碳等手段,多回收二氧化碳,需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的。到时,我国对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,就是0.

如此大张旗鼓,就是为了在欧美世界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中继续发展。如果哪个国家的工业品达不到碳中和的目的,那么这个国家的工业品就无法进入全球市场。到时做了货卖不出去,工厂倒闭,工人失业,经济萎缩是可以预估的。国家没钱,人民也不可能有钱。换句话说,实现碳中和,就是全球卖货的入门券。实现不了碳中和,就卖不出去货。

对于世界工厂中国来说,一旦无法出口,只在国内卖货搞内循环,不能形成内外循环的经济形势,那么经济就会萎缩,每个人都会受到影响。说到底,还是欧美世界发展的早,有话语权,我们不得不照做。当然了,我们也是有照做的实力,才愿意照做,遵守游戏规则,否则就要掀桌子了。而且,碳中和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,很多小国家是没这实力的,比如越南,缅甸这种。现在,越南本来承接了中国大量的初级加工业务。到时越南做不到碳中和,在越南做的货卖不出去,很多工厂又会回流中国,就有更多的就业岗位出来了。所以,中国追求碳中和,其实是双赢。

要想实现碳中合,停产汽油车是关键,因为汽车尾气排放中主要就是一氧化碳跟二氧化碳。参考我国每年二千多万台的新增汽车,3~4亿的汽车保有量,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是非常惊人的。为此,国家在出台护持电动车,逐步禁售汽油车的同时,出台了史上最严格的国6B排放标准,就是为了减少尾气中的碳排放量。像大众车,为了达标,在排气管里面加Gdf捕捉器,就是为了达到排放标准。只有大力发展新能源车,不排放尾气的汽车,才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,实现在2060年碳中和的目的。

油车真的没有未来的第三个原因:弯道超车,在全新的赛道建立领先位置

汽油车最先在欧美发展起来,最早的一台汽油车就是奔驰发明的。第一台流水线量产的汽油车是福特的“T”型车。现在在汽油车领域,各大合资品牌很多都是百年品牌,比如雪佛兰,奔驰,宝马等等。就连韩国这种被美国驻军的国家,汽车产业也有70多年的历史了。

除了品牌老,底蕴深厚外,欧美国家还在汽车供应链这块有十足的优势。汽油车核心的发动机,合资车技术先进,各排量发动机应有尽有,从1.0T到V12缸发动机。变速箱有日本爱信,德国采埃孚,德国格特拉克,韩国派沃特,美国通用集团等等,都是知名企业。中国很多所谓的自主研发变速箱,都依靠这些外国企业提供核心零部件。底盘就更加不用说了,很多国产车都用的合资车老底盘,逆向开发出来的。

除了三大件,汽车轮胎,汽车气囊,ESP,ABS,汽车芯片等零部件,欧美公司都占据了主导地位。全球汽车供应链100强,国外企业占据了近九成。国产的汽车零部件极少,大部分依靠采购。这样一来,我国继续生产汽油车,不但在技术实力,口碑,使用体验上被合资车压着卖低价。还要采购欧美公司的零部件,被被人再赚一遍钱,到手的利润,真的很低很低,不到合资公司的零头。

出现这种情况,就是因为欧美世界有先发优势,中国在追赶,但是别人也在发展,需要很久才能追的上。既然如此,直接放弃汽油车,不追了,改而发展新能源车,换个赛道继续比。而新能源赛道,中国的优势就出来了。

先说品牌。现在提到新能源车,很多脑袋里冒出来的是比亚迪,特斯拉,理想,蔚来,小鹏等品牌,绝不会想到大众,日产,丰田,因为这些合资品牌,基本没有像样,值得买的新能源车。这样一来,大家在新能源这块都是从头开始,合资品牌船大难掉头,国产品牌反而占据了先发优势,品牌传播力更广。提到新能源车,很多人不再把合资品牌作为主要的考虑对象。

再说供应链。新能源车核心零部件是电机,电池,电控。电控比较知名的品牌有西门子,日立,博世,比亚迪,万向钱潮,蓝海华腾,汇川技术,我们与国外八斤八两。

电机比较知名的品牌有日本电装,比亚迪,采埃孚,博世,伤害电驱动,方正电机,大洋电机等,也是分庭抗礼。电池则是宁德时代,比亚迪,国轩高科,松下等,国产占据主导地位,其中宁德时代全球出货量第一。

在电池必备的锂矿,中国企业提前布局,在全球采购矿场资源。稀土,我国最多。可以说,在新能源这块,国产的供应链非常完善,绝大多数可以自产,再也不用从国外采购,被人赚差价,避免钱流到外国人的钱包里去。

现在,我国已经在新能源领域建立起领先位置,只有发展新能源车,才能颠覆被欧美日韩掌控的汽车市场,拿回更多的利润。汽车产业发展的越好,普通人的生活就越好。因为汽车产业有非常长的产业链,一台车零部件上万,会带动几千万个就业岗位,创造大量财富。老百姓有钱了,就能消费,到时旅游,餐饮,百货,教育等等行业,都可以从中受益。若是发展油车,一切免谈。

油车真的没有未来的第四个原因:电动车质量比油车更好更稳定,开起来更舒服,更省钱。

跟汽油车比起来,电动车质量更好。因为电动车没有复杂的发动机,只有广泛用于工业,且经过重重考验的电动机。没有复杂的变速箱,只有一个齿轮减速器。唯有的底盘,未来也会走底盘,电池一体化的路子,高集成度,没有底盘凸起,没有传动轴,没有分动箱,零部件更少,质量更稳定。对于一台车来说,只要三大件稳定,整车寿命是没问题的。

开起来,也是电动车更加舒服。电动车开起来,无需等待发动机建立转速,电动机响应极快,动力随叫随到,提速超车非常利索。开起来也没有传统变速箱那种顿挫,异响,拉扯感,非常湿滑。出行成本也非常低,1~2毛钱一公里,飞度都跑不出这种油耗。

总的来说,电动车比汽油车有多方面的优势。以前几十上百万的车,可以把加速做到5秒内,现在二十多万的电动车就行。以前要追求变速箱与发动机的调教,开起来舒服无顿挫,现在是台电动车都可以。以前塞大量的隔音材料做隔音,现在电动车随便对付一下就能有很多的隔音效果。以前开车要黄金右脚,现在电动车随便开。这么多的优势叠加,油车真的会被淘汰。

总的来说,淘汰油车,是从全盘考虑做出的决定。虽然新能源车现在还有许多缺点,但是在国家意志面前,在历史的滚滚车轮面前,油车注定被淘汰,没有未来。

17款轩逸用什么刹车片?

轩逸全系车型前轮均采用通风盘式的刹车系统,后轮采用盘式刹车系统。

轩逸前刹车片可以使用博世(BOSCH)舒适型刹车前片(RMB200),型号:0986AB2944,后刹车片采用博世(BOSCH)舒适型刹车后片(RMB250),产品型号:0986AB2937。

理论上,正常行驶的情况下,前刹车片的寿命为2-4W公里,后刹车片的寿命为6-10W公里。但实际行驶中这个要根据车型、车载重量、车主驾驶习惯的具体情况而定,

比亚迪全新秦、卡罗拉、轩逸,怎么选?

思维定式——这个在学生时代经常被提及的词,在走向社会后依然禁锢了不少人的思想。

实际上,惯性思维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,的确可以帮助人们应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。而在情境发生变化时,则会妨碍人们采用新的方法、新的思维去做出改变。其中,消极的思维定式甚至可以说是陈旧固化。令人惋惜的是,在当下的汽车消费市场,依然有不少人正在为“消极”的思维定式买单。

这其中,我们就经常听到一些对中国汽车品牌的质疑,如在紧凑级家轿市场,“中国品牌的主要竞争优势仅来自于低价”、“宁买合资低配,也不买自主品牌”、“一分钱一分货,低价就是低质”……面对这样的惯性思维认知,在今年成都车展焕新亮相的比亚迪全新秦,给出了有力回击。

比亚迪全新秦燃油

凭借时尚的外观、领先的智能科技、出色的黄金动力、超五星的安全保障,比亚迪全新秦燃油——这位携众多越级产品价值逆势而上的破局者,与紧凑级家轿市场上两位“德高望重”的老前辈——卡罗拉和轩逸——相比,怎么样呢?相信看完这篇文章,你心里会有一个答案。

外观:紧抓年轻化审美风尚,颜值才是王道

对于中国市场而言,造型设计对一款车的市场表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尤其是对于新生代年轻用户来说,中庸保守的外观设计会直接被pass掉。

我们看到,卡罗拉在设计方面沿用了欧版车型风格,甚至没有丝毫改动,在更新换代中过分保守,并没有针对中国市场和国内用户需求做出调整,而轩逸的设计也难用出彩来形容。

卡罗拉

轩逸

相比之下,比亚迪全新秦燃油的设计则更符合中国用户的“胃口”。它由国际设计大师沃尔夫冈?艾格领衔设计,采用了DragonFace设计语言,活灵活现地将“游龙”跃然于纸上,兼具西方设计理念与中国风韵味的设计美感,直面泛90后的审美新需求。

不仅如此,在视觉感受和实用性方面,第14代轩逸、12代卡罗拉低配版还在使用卤素尾灯,这让人不禁要问,难道合资车连用户的最后一粒米也不放过吗?成本控制有必要如此苛刻吗?而将目光投向全新秦燃油,我们发现,其前后均配备了双组遥相呼应LED大灯,诚意不言自明。

全新秦燃油遥相呼应LED前大灯

而且已经9102年了,14代轩逸竟然还给低配车装配了15英寸钢制轮毂,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——全新秦燃油的光子星16英寸铝合金轮毂光彩夺目,运动范儿十足。

智能:“老年机”VS智能机,DiLink2.0系统领先全球

随着新生代用户日渐成为汽车消费主力,智能科技也成为汽车的重要配置,甚至已经成为不少年轻用户购车时的必选项。那么卡罗拉、轩逸、全新秦燃油这三款热门紧凑型车,在这方面的表现如何呢?

为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,我们对三款车的智能互联配置进行了详细对比,如下表所示:

有意思的情况出现了,卡罗拉和轩逸的车机系统至今还保持在“老年机”阶段,这两款车的低配版根本就没有中控液晶屏,而即使是中高配车型,智能互联水平也只能实现简单的导航和人机互动。身处智能时代的当下,老牌合资选手卡罗拉和轩逸过于保守的智能化风格、封闭的智能生态,让掏了大价钱购买这两款车的用户相当尴尬。

轩逸低配车型中控区

反观全新秦燃油,则搭载了比亚迪最新的DiLink2.0智能网联系统,拥有全球首创的10.1英寸自适应旋转悬浮Pad,100%兼容手机生态,300万+APP随心使用,并且支持整车OTA远程智能升级。

强大的功能、优越的科技配置、出色的互动体验、开放的智能生态服务等优势,不仅远超同级,甚至百万级豪车都无法与之匹敌。

舒适性:紧凑型家轿的价格,15万级的舒适享受

对于家庭用户而言,车辆空间的宽适至关重要,它直接决定着全家人的用车感受。而空间设计作为日系车的强项,卡罗拉、轩逸均有不错的表现,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,比亚迪全新秦燃油在空间方面同样表现突出。

在决定车辆内部空间的决定性因素——长宽高方面,相比卡罗拉、轩逸,全新秦燃油在长度和高度方面拥有更诱人的尺寸,轴距长度也有不俗表现。得益于此,全新秦燃油的内部空间也更为优越,轻松满足全家日常/假期出行需求。

全新秦燃油外观

不仅如此,比亚迪全新秦燃油还拥有出色的主驾腿部空间,设计师不仅考虑到了乘员的舒适度,还同样聚焦消减驾驶员的长途劳累感。再结合其KingSize尊贵超宽座椅,3D立体环绕曲面触感,都带给驾驶者更舒适的驾驶感受。

全新秦燃油内部空间

安全:打造超五星安全,全球一流供应链体系为高品质保驾护航

作为一款车的基石,安全问题也是不少有思维定势用户对中国品牌汽车的偏见,总是怀疑中国汽车品牌的产品在这方面逊色于合资车。那么时至今日,中国汽车品牌在安全方面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呢?

我们知道,安全分为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。在主动安全方面,查询卡罗拉、轩逸、全新秦燃油的配置表我们发现,三车均搭载了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和胎压监测系统,然而不同的是,全新秦燃油全系标配行业最新的博世9.3代ESP车身稳态控制系统,调节精度是其他车型搭载的9.1代的33倍,也因此,全新秦燃油的车身动态控制更加细腻,响应更迅速。更重要的是,全新秦燃油把两套主动安全系统的价格门槛首次拉低至5.99万元,相比卡罗拉、轩逸更显诚意。

被动安全方面,全新秦燃油基于超五星安全打造,采用笼式安全车身结构,高强度钢比例高达52%,车顶静压可达5吨;前后防撞钢梁强度更是达到了1500Mpa,超过了日本先进的苍龙级AIP潜艇强度水平(1000Mpa),高刚性轻量化安全车身为用于营造一个出行安全堡垒。

写在最后:

抛开偏见,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汽车品牌,在技术、品质、价格等多个方面,都已不输于合资品牌。作为市场后来者,全新秦燃油更是开创了中国品牌家轿智享新标杆,以15万级的享受,紧凑级的价格,让消费者看到了更多诚意,满足了国内更多主流家庭关于“一辆好车“的全部想象。

通过全新秦燃油的实际产品力我们可以看到,紧凑级家轿市场已不再是卡罗拉、轩逸等合资车”横着走“的江湖,以往”低配高价“的行业怪相,随着中国自主品牌的逆势而上,也发生了巨变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如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及时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处理。

分享:

扫一扫在手机阅读、分享本文